"); //-->
甘苦人生 创造价值
人生如品茗,有甘有苦,先苦后甘;因为有苦,所以会特别珍惜甘。今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“什么叫快乐?我们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:‘去问开化的大地,去问解冻的河流’”。梅花香从苦寒来,快乐常在冰冻后。
一说中国文化表现在一个“赢”字上,把赢字拆开,亡口月贝凡,连起来成为一句话,就是:不开口每月拿点钱过平凡的生活。又,福字,礻为示,天垂象,示吉凶,右为一口田,一个人有田,有饭吃,为福。有点钱,有点田,作为物质基础,由此找到快乐。词典上,快乐和幸福同义,就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,是物质的、现实的。
有一天,笔者散步街头,后随父子两人,孩子看来是10岁左右的小学生,两人的对话很有意思。父亲嗔怪儿子上街不是吃东西,就要玩什么。儿子却理直气壮地回答:人生不就是吃喝玩乐吗?小小年纪,就晓得如此快乐人生。我恨不得回头去问一句:谁来埋单?唯恐唐突,我只暗自哑然一笑。工作之余要消遣,学习之余要娱乐,这是人自然的要求。现在广播里也有什么“吃喝玩乐总动员”、“吃喝玩乐大搜索”之类的节目。工余学后吃喝玩乐无可非议,只是世界上绝对没有免费的吃喝玩乐,而且只有吃喝玩乐才算快乐吗?
近读查良镛传——《文坛侠圣金庸》,里面讲到查良镛人生三理想:一、青少年时期努力学习,获得知识技能;二、步入社会后辛勤奋发,做几件对已对人、对社会都有利的事;三、老年时不必再工作,能有适当的物质条件,健康、平静愉快的心情和余暇安度晚年,逍遥自在。台湾学者傅佩荣先生说:“快乐——忍受、接受、享受。”很有深意,值得体会。
作为凡人俗子,能在等而差之的程度上,实现了这样的人生三理想,是不是也可说是快乐幸福的人生了。当然,快乐不能只等到晚年才享受,努力学习了而获得好成绩,辛勤奋发工作得到了赏识,奉献社会有所报酬,都是苦中有乐的。初见“痛并快乐着”觉得别扭矛盾,仔细想来可不就是这样吗。
读圣贤之书,“寻孔颜乐处”。孔子曰:“君子谋道不谋食,忧道不忧贫”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,“饭疏食、饮水。曲肱(gōng)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”(《论语·述而》)吃粗粮,喝白开水,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,乐趣也就在其中了。子曰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。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贤德啊,颜回这个人!一竹篮饭,一瓢水,住在简陋的小巷里,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穷的忧愁,而颜回不改他的快乐。安贫乐道,志向高远,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(宋·范仲淹),“不以死生祸福累其心”(宋·王安石),此皆圣贤之言,之行,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。“快乐是人生的目的,而精神上的愉悦远比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。”值得人们尊敬而效法,但真正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怕很难,历史上真正做到的屈指可数,今人说到做到的又有几人呢?
孟子曰: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……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……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。”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给这个人,一定先要磨炼他的意志,使他的筋骨辛苦劳累,使他的肠胃忍饥挨饿,使他身受穷困……心意困苦,思虑艰难,才能奋发有为…这样才能够知道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,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的道理。近日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忧患意识,温家宝总理说:“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。”具有强烈的警醒作用。
俗话说:“快乐每从辛苦来”。前面骑马我骑驴,回头看还有赶车的,就“知足常乐”吧,再加点“自得其乐”也就乐在其中了。快乐在心中,幸福是感觉。快乐是相对的,是人生追求的理想。可追求快乐别忘“牢骚太甚防肠断”,心理学家说,每一场牢骚都能使你的幸福感损失70%。
学习有道 事半功倍
学习古代经典,有专们从事经典本身研读的,可称基础研究,在《论语》方面如杨伯峻先生、来可泓先生、台湾南怀瑾先生、傅佩荣先生,等等;也有从应用的角度来研读的,可称应用研究,如“半部《论语》学做人”等书,笔者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读《论语》的,同属这一范畴。他们之间目的不同,研读也有层次的差别。
想来有许多人没听于丹教授《论语》讲座之先,听说过《论语》但未完整读过的。笔者是上世纪80年代从台湾报刊看到“《论语》的经营观与实践”、“《论语》与企业管理”等文章才接触到《论语》的。就是说不少人是听人解读或读到有关文章之后才认知《论语》的。为了进一步弄清《论语》本义,买一部《论语》来读一读是很有必要的。师父领进门,修行在自身,每个人的造化就看你的悟性和用功程度了。
北京大学学者李零日前出版了新著《丧家狗:我读<论语>》,试图给近来的“论语热”败败虚火。学者指出,最好的阅读传统经典的方法,就是读原典,一字一句地读。
古文难啃,不下点决心是坐不下来的。贪懒的办法不妨先从书中摘取自以为有用的“章句”,若能领悟到一章一句真谛,指导人生,落实行动,一生也会受用不浅的。
“半部《论语》学做人”、《孔孟之说》等书都是引一条条语录来论述其主旨意义的。笔者在介绍《论语》与管理时也在文后附上了语录。当时刚开始写这类文章,经验不足,仅仅摘了29条,今天看来是太少了,远远没有反映出《论语》的概貌。今以六学为主线,重新辑录若干语录如下,为节省篇幅,未作注译,敬请谅解。笔者以为,注解最充分的《论语》是来可泓先生的《<论语>直解》(复旦大学出版社);扬伯峻先生的《<论语>译注》公认是权威之作,并对每条语录编了号;南怀瑾先生的《<论语>别裁》,对每条语录做了详细的讲解,都很值得参考。今年5月,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北大李零教授的《丧家狗—我读<论语>》,名甚不雅,解玺璋评为“明白人说明白话”。李零说:“我读《论语》,是读原典。”该书前有4篇导读,后有3篇总结,4个附录。中间为原文解读,没有注释,并对每章加上了与杨伯峻《论语译注》一样的编号。解读颇具特色,贴近现代。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