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《大学》——《大学》的由来及其主旨
领航者 | 2009-03-11 17:04:43    阅读:9377   发布文章

  《大学》原是汉初发现的《礼记》中的一篇。据说《礼记》包括“礼”古经56卷,“记”131篇,皆七十子后学所记。后经编撰,又有《大戴·礼记》、《小戴礼记》之分。我们现在见到的《大学》与《中庸》实际是从《小戴·礼记》中抽出的两篇文章。相传《大学》作于春秋末年战国初期,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。

  唐代韩愈等把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看作与《孟子》、《易经》同样重要的经书。宋代程颢、程颐兄弟、朱熹继承了这种观点,重新编定了《大学》的章次。特别是朱熹对《大学》做了大量的工作,他编撰时有些章从程本,有些章从旧本,有些章则是自定,还有传的第5章(格物致知)更是朱熹补写的,这个版本成为至今的通行本。未经朱熹编撰的《大学》称为旧本或原本,有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的《原本大学微言》。

  经朱熹编撰的《大学》共分一经十传,经文相传为孔子的思想而由他的学生曾子(名参)所记述(一称为曾子所著)。其后十篇传文是用以诠释经文的,说是曾子之意而由他学生记述而成(其中有一篇是朱熹撰写的)。

  把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两篇从《礼记》中单独抽出来,说明它们有独特的价值。朱熹把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与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并列,合编一起,并加注释,称为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《四书》之名由此而定。以后《四书》成为儒家传道,授业的基本教材。

  宋代以后曾以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(《易》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》)开科取士,清代则独用《四书》取士,于是,《四书》便成为天下士子所必读,推而广之,便成为了民间最普遍的读本。民国以后,科举废除,学校渐兴,但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仍有部分被选为学校国文教材,或作修身学科的材料。因此,八百年来,《四书》在我国广泛流传,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灸人口的格言警句。

  程颐说:“《大学》,孔氏之遗书,而初学入德之门也。”朱熹说,《大学》所教,是“穷理正心、修己治人之道”。他还说,《大学》是“为学纲目”,好像盖房子,读《大学》等于搭好房子的架子,以便将来把其他经书填补进去,清楚说明《大学》是基础之学。

  《大学》是东方人的《圣经》——《四书》之一,讲述的是一门有关政治、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。

  《辞海》称,《大学》“以其记博学,可以为政也”,学问博大精深,可为当官者从政管理之用。南怀瑾先生说,《大学》是“万古帝王师之学”,是曾子“内圣外王”(“内明外用”)的大手笔。革命先哲孙中山先生称《大学》为“中国政治哲学,谓其为最有系统之学,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,都未说出,为中国独有之宝贝。”

  中国式管理大师、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先生说:儒家管理哲学,实际上便是“大学之道”。《大学》这本书,一直被当作初学入德之门,以致不能发挥真正的大用,实在可惜。《大学》是世界上非常值得珍视的管理哲学,我们将对其重新加以诠释,希望能够恢复其原有的面目,他以《大学》为本的管理专著就名为《管理大道》。《大学》用于管理的精髓在于“修己安人”,“管理活动,起于管理者的修己功夫,终于安人的行为”

  笔者以为,《论语》和《孙子兵法》,可说是管理上的文治武略,《大学》则是管理的总原则、大道理。以为人处世做比喻,《论语》和《孙子兵法》是我们行为处事所采取的方式方法,《大学》则是我们的人生价值观。还有一本特别难啃的《易经》,那是指导我们正确行为处事的《辩证法》,《中庸》则属认识论。一句话,这些经典可说是我们学习中国式管理最重要的经典代表著作。

  《大学》如此重要,全文不过千余字,聚集精华的经文更不过58个字。为理解《大学》,我们对第一章经文作了完整的注解和今译,对十传则作了相应辑录。


(本文版权系《电子产品世界》所有,如有刊物或网站转载,请提前与tony@eepw.com.cn联系。)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