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《论语》——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
领航者 | 2009-03-11 13:44:36    阅读:2698   发布文章


  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”,书不在多,一本就灵。狗尾续貂,下两句是杜撰的。邓拓先生读了赵普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后曾发感慨说:“读书不必求多,而要求精”,杜撰之意盖附先生之骥尾也。

  《宋史·赵普传》载:“普少习吏事,寡学术。及为相,太祖常劝以读书。晚年手不释卷,每归私第,阖门启箧,取书读之竞日;及次日,临政处决如流。即薨,家人发箧视之,则《论语》二十篇也。”宋朝第一任宰相赵普,年轻时读书不多,学问有限,但为人聪明能干,在政府有个小差事。待等当了宰相,宋太祖常劝他读书。他不因年老,朝罢回家,关门开箱,整天读书不倦,第二天上朝决策处事,却能顺心顺意,干脆麻利。到他辞世归西,家人打开他箱子一看,原来就是一本二十篇的《论语》。

  这个传记说得还并不够详尽,实际上赵普随太祖起事,早知读书重要,或因文化不高,并认定《论语》是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妙文,因而只把一本《论语》读得烂熟,做到了运用得心应手。历史上另有记载说他曾不无自豪地对宋太宗说:“臣有《论语》一部,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,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。”

  这就是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的出典。赵普如何应用《论语》史无记载,无从查考。但我们可从《论语》是本什么书及赵普的为人事功两方面来稍作辩析。

  “《论语》者,孔子应答弟子、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。当时弟子各有所记,夫子既卒,门人相与辑而论纂,故谓之《论语》。” 《论语》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,也记载着孔子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。《论语》早是儒门经典,流传千古以迄于今。《论语》箴言,言简意赅,它闪烁着人类的智慧光芒,历来是鼓舞先贤包括今人经世济民及为人处世的座右铭,影响深远,称得上是对东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少数著作之一。

  《论语直解》撰著者来可泓说,从《论语》本身来考察,其内容可用一个“学”来概括,共有6“学”:

  ①学做人——学做仁人、贤人、君子、善者、群而不党,大公无私,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。

  ②学从政——为政以德,先之劳之,“修已以安百姓”,近悦远来,布仁政于天下。

  ③学知识——学而时习,温故知新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。实践应用,活到老,学到老。

  ④学修身——涵养德性,日三省吾身,知过必改,择善而从,循礼而行。

  ⑤学交友——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要交直谅多闻的益友,不交便佞善柔的损友。

  ⑥学理财——“富与贵人之所欲也”。但应“见利思义”,从商以诚、敬为心,遵守信誉,取信于人。

  《孔子与现代管理》作者潘乃樾认为:从管理的角度来读《论语》,“一部《论语》细细读来,最主要成分是两个:一是“为政”,也就是管理;二是“修德”,也就是伦理道德的修养和完善。两者相辅相成,互为因果,缺一不可。伦理道德是内在的,“为政”管理则是外在的。

  《论语》既是治国安邦的方略,修身养性的宝鉴,赵普通过读《论语》而治天下,良有以也。越普是宋朝的创业宰相,为人沉毅果断,以天下为己任,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首席智囊。策划陈桥兵变,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有他;太祖登基,设谋“杯酒释兵权”的有他,从而解除了大将们的兵权,防患于未然。“强干弱支”,军队集中中央,削弱地方武力,纠正了唐时地方武装力量过大之弊。坚持用人唯贤,力主刑赏公平。太祖、太宗两朝为相,真所谓相国计谋安天下,政绩斐然传千秋。

  《论语》经典,赵普能臣,持经治世,而立盖世之功。且经时人研究,似已对宋朝重作评论。原先总以为宋前不逮汉唐,后逊于明清,是个积弱积贫的朝代;而今则以为大宋还有另外一面,即政治开明,文化繁荣,经济发达,是百姓乐业的盛世。如果今人能择前朝而居的话,据说若干人包括文化名人余秋雨都选择了赵宋。如此说来,作为开国元勋的赵普,更应功加三等。

  “半部论语”天下治得,拿来管理一个公司企业自更不在话下。经济企业界也确实有过“据论语,把算盘”的经营理念。一句话,从企业管理的角度阅读论语,是可以找到许多符合经营管理原则章句的,只是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,如何实践应用罢了。

(本文版权系《电子产品世界》所有,如有刊物或网站转载,请提前与tony@eepw.com.cn联系。)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