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); //-->
附:世界管理方式浅谈
管理和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,缺一不可。而且一般认为,管理的重要性更胜于技术,是所谓“七分管理,三分技术”,事业才能达到成功。西方许多学者把管理看成是一种经济资源,是“另一种生产力”。
20世纪50年代,美国式管理风靡全球,70年代,日本式管理号称世界第一。法国记者施莱贝尔60年代末所著The American challenge(《美国人的挑战》)认为,美国经济的发展“不在于美国科学技术上的优势(许多科技发明源自欧洲),而在于‘管理优势’,成功的原因在于人为因素,诸如善于适应的能力,组织的弹性,积极的创造力等。”
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失败的废墟上崛起,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到1975年是发展最快的20年,1978年GNP超过前苏联,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,出现了日本经济奇迹,引起了世界的注意。作为经济发动机之一的电子技术领域,不仅日本的晶体管收音机、电视机热销全球,建立了所谓“消费电子王国”,而且在电子工业基础的半导体业上,首先开发出VLSI,并以DRAM打破了美国的霸主地位,迫使Intel转业,一时成为世界第一半导体强国。
日本的成功,也使世人看到了它管理的伟大功迹,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沃格尔(E.Vogel)写了一本《日本第一》(Japan As Number One)的书,劝解美国人要放下架子,谦虚地学习日本的管理模式,面对美国问题,谋求解决之道。
《日本第一》在美国引起了很大反响,提出了“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”的问题,照抄照搬实在也是不行的。于是,有个日裔美国人,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威廉?大内综合美日管理之长,推出了所谓Z理论(美国管理方式称A型,日本管理方式称J型)。上述三型管理的特点分别列于表1。
在管理模式的热烈讨论中,上世纪80年代以台湾学者为代表也加入了讨论,并提出了“中国式管理”。有没有中国式管理?有之者称有,无之者称无,直到今天。《IT经理世界》2005年1月20日刊载署名文章《有中国式管理吗》挑战性地发问:难道儒、道、释、兵、法加西方管理就是答案,结论是所谓“中国式管理”只能是一种奢谈。
倡导中国式管理,台湾大学教授曾仕强博士是最积极者之一,上世纪80年代即在台湾媒体上接连发表文章,热情宣传。作者有幸曾拜读过几篇,获益匪浅,深感新鲜。曾仕强现任北京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特聘高级培训师,中华企业网集团首席顾问,华夏智业管理学院院长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曾仕强著《中国式管理》一书,洋洋20余万字,对中国式管理作了全面诠释。
表1 三型管理的特点
揣度其意,中国式管理的核心是“中”。子曰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!”“中”是中庸至德的“中”;朱熹说: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无不及”,他又说:“凡其所行,无一事之不得其中,即无一事之不合理。”“君子时中”,“不固而中”,中道管理,追求的是合理化管理。
当然,“中”也是中华、中国的“中”。管理既有A型、J型和Z型,中国式管理不称C型,用成绩打分,C属次等,不屑一顾,而应采用M,M是人(Man)、中庸(Medium)和管理(Management),十分靠谱。
安人之道(人本思想)、经权之道(经是原则,权系达变)、絜[xie]矩之道(絜,度量,矩,法度,絜矩,谓审己以度人)是中国式管理三条主脉。
修已正人,管理者须循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即“修齐治平”之道发展。办公司企业,所谓“治国”,即把公司做到全国去,“平下天”,即公司全球化也。无数的实践经验告诉人们,身不修、家不齐的管理者往往滑向歧路邪道,修身、齐家绝不可小视。
不可否认,管理源自实践。美国管理中有定额管理、事业部制、质量控制等,日本管理有丰田看板管理(零库存),从质量控制发展而成质量控制小组等。中国无论大陆台湾,称得上世界级的公司还不多,总结出的管理经验尚不够经典。但须知管理有管理哲学(理念)和管理科学(方法)之分,中国之长在于管理哲学,这在管理特别是中国管理中在在所见,常有所用。再看日本经济奇迹的创造来自所谓“洋才和魂”,实质上即是中国管理哲学和西方管理科学的结合,再加上引进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。
日本人能成功应用中国管理哲学,中国人自当更能应用自如。美国《新闻周刊》2005年5月2日一期刊出封面故事认为,21世纪是中国世纪(china’s century)。世界有多大,中国的机遇有多大。在抓机遇谋发展的进程中,随着中国公司的壮大,科技的发展,中国式管理内容势将更加充实,中国式管理必定更加发扬光大。
(本文版权系《电子产品世界》所有,如有刊物或网站转载,请提前与tony@eepw.com.cn联系。)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